(资料图片)
今天下午 1:24 分,路透社独家消息称: “ 消息人士透露,
滴滴的 App 将最快在下周被允许重新上架到各个应用商店。” 另有消息人士称: “
滴滴的新用户注册限令将在 1 月 22 日也就是农历新年前解除。” 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恢复,意味着滴滴可以把握住春运期间的出行潮来恢复自己的业绩。
这则消息现在还未经证实,搞不好是出口转内销的 “ 小作文 ”,
不过从近期的各种趋势来看,虽然时间点不好说,但滴滴近期重新上架的概率较大。比如,1 月 7 日,蚂蚁集团的整改靴子落地。 ( 详情请看知危往期文章 ) 随后 ( 1 月 10 日 ) ,传出了
“杭州市与阿里巴巴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 的消息,根据杭州日报的报道: “市委、市政府将
坚定不移支持阿里巴巴健康高质量发展,
强化“ 店小二 ” “ 保姆式 ” 的
服务意识,
健全“ 全方位 ” “ 全天候 ” 的
沟通机制,
落实 “ 包容 ” “ 审慎 ” 的综合监管,全力支持阿里争当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融合发展的支撑者、规范发展的示范者。” 而这个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
似乎也早有预兆。根据中国证券网的消息,2022 年 12 月 26 日的杭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会推出
平台经济专项政策包。同时,杭州支持
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已在制定中。而着眼于更高层面,2022 年 12 月 17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们可以看出,监管对互联网巨头公司的
态度,在相关公司整改过后,
开始变得积极。当年变成牛夫人的小甜甜,现在又要重新变甜了。 2 个多月前,知危编辑部在一文中提到过,知危编辑部认为反垄断、反无序扩张对互联网公司的
利空风险已经
相对消除。现在,
知危编辑部的态度变得比彼时更加乐观,认为反垄断、反无序扩张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的
利空风险已经
近乎消除。首先,距离上一轮监管约有两年了,
相关公司都已逐步做出了整改动作。包括腾讯对京东、美团的减持;腾讯取消其主导的虎牙与斗鱼合并;腾讯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阿里、美团等停止二选一;蚂蚁集团把放贷业务拆分到 “ 蚂蚁消金 ” 等。 其次,
相关公司也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包括阿里巴巴因涉嫌垄断产生的 182.28 亿罚金,美团因涉嫌垄断产生的 34.42 亿罚金等。 那为什么知危编辑部对反垄断、反无序扩张的风险判断从 “ 利空风险相对消除 ”变成了 “ 利空风险近乎消除 ” 呢? 因为在这些受到监管的平台企业中,
滴滴所犯的错误似乎更严重。从已知的公开信息来看,前述的互联网平台公司遭受监管,基本都与垄断相关,
而滴滴则是 “ 扩张时有些无序,导致了更大的隐患”。根据 2022 年 7 月 21 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 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互联网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我们可以看到: 滴滴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 万条; 滴滴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 亿条; 滴滴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 亿条; 滴滴过度收集乘客年龄段信息:5350.92 万条; 滴滴过度收集乘客职业信息:1633.56 万条; 滴滴过度收集乘客亲情关系信息:138.29 万条; 滴滴过度收集乘客 “ 家 ” 和 “ 公司 ” 打车地址信息:1.53 亿条; 滴滴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 经纬度 )信息:1.67 亿条; 滴滴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 万条; 滴滴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 亿条; 滴滴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常驻城市信息:15.38 亿条; 滴滴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 亿条。 根 据 网信中 国 的表 述,
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总数量,高达:647.09 亿条。此外,根据网信中国的表述,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具体信息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那么,
这个看起来犯错更严重的滴滴也整改完毕并能够重新上架,可以看做是一个里程碑。中国互联网环境可以是说 “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了 ”。监管的常态化、温和化,势必会让互联网平台公司重新支棱起来焕发活力。 在这之后,各家发展得如何,就各凭本事了。 撰文:大饼编辑:拾月 声明: 本文仅供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键词:
阿里巴巴
相关公司
中国互联网